不同療程的癌症治療策略
為了達到較好的醫療成果,在不同階段的癌症療程裡,有經驗的中醫師會使用不同的策略來配合:
-
手術後的中醫治療,一般在手術後1-2週之內進行。主要對策為
-
利用針灸和藥草來解除麻醉劑的阻斷與干擾
-
維持血壓,預防感染,加強新陳代謝
-
為後續的化療做身體強度的準備
這一階段主要的方法以補氣為主,並以清熱利濕,理氣通便為輔。常用的處方為補中益氣湯。
-
化療期間的中醫治療
-
協助降低化療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
協助降低身體的發炎狀況,增加唾液的產生以便可以盡快快恢復食慾
-
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外界病毒細菌引起的不必要感染。
化療前後主要的治療原則,以補虛扶正為主,透過補脾益胃強正氣的處方,外加降逆,理氣,清熱,生津,化痰來達到治療的效果。一般會建議在化療前就開始補益脾胃正氣,以其發揮“治未病”的精神,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也能提高生活品質,而且可以貫徹療程,得到較好的療效。
-
放射線治療期間的中醫治療
-
協助降低放療的副作用,例如口乾,喉嚨疼痛,皮膚損傷以及腹瀉等
-
協助增強體力,減低身體的倦怠感。
-
增強身體的自我療愈能力,加快修復受傷害的正常身體組織。
在這段時間的中醫治療,以滋陰降火以及保護口腔粘膜的中藥為主。如果有因為電療引起的乾性脫皮,可以塗抹中藥的紫雲膏。針對產生倦怠感的病患,則提供健脾止瀉,補氣升提的中藥,並輔以可以增強體力芳香健胃的藥物,以促進食慾,並且幫助消化。
-
觀察期的中醫調養
觀察期的病患治療,中醫的角色就會由前面階段的配合性治療轉換成為以中醫為主的療程了。觀察期的症狀,往往會因為病患的體質以及癌症的種類,期別以及經歷治療過程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中醫治療會以針灸,按摩以及中藥為主,除了針對當下症狀的處理外,主要注重在加速受傷組織的療愈,增強身體機能的恢復,並且輔以飲食療法,盡可能的降低癌細胞擴散的機會。